吉林市活化利用古树名木资源,建设古树名木小微公园16处,已成为地方旅游的重要节点和网红打卡点,为《古树名木保护条例》落地打造鲜活样本。
吉林市古树名木资源底蕴深厚,全市现存古树名木389株、古树群1处,其中中心城区古树达178株。从承载着宗教文化记忆的北山公园到林木葱郁的龙潭山,从古韵悠悠的乌拉街古镇到香火传承的金斗宫道观,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树,或扎根于城市角落,或挺立于山林之间,或静守在古迹之侧,成为吉林市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鲜活见证,为城市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内涵与生机活力。
建立保护长效机制
按照黄强书记对古树名木工作的指示要求,吉林市委、市政府加快构建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,破解保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。一是建档立卡,完善资源数据。会同住建、交通、水利、文旅、教育、工信等部门,对我市城市规划区和农村区域的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开展补充调查。完成全市389株古树名木建档、挂牌工作。同时,排查出891株古树后备资源,实施“一树一档”,明确专人管护,强化日常监管。二是多措并举,健全监管体系。签发《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令》,各级林长将辖区古树列为巡查重点内容,明确生态护林员和古树权属人共同管护责任,及时发现排除古树名木风险隐患。联合住建部门印发《吉林市2025年古树名木保护行动方案》,明确了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水平、强化古树名木保护责任、加强古树名木活化利用、加强古树名木科普宣传等重点任务。三是广泛宣传,凝聚保护共识。在北山人民广场组织古树名木宣传活动,通过视频展播、图文展览、印发宣传图册等方式,广泛宣传《古树名木保护条例》。举办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培训班,邀请北华大学教授重点讲解了古树复壮措施、古树小微公园建设等相关知识,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。
一树一策保护复壮
吉林市林业局牵头组织开展古树名木“一树一策”抢救复壮工作,为北山关帝庙、吉林机器局旧址、西关宾馆、吉林一中等地的古树制定专项保护方案,采取树冠整理、树体清腐防腐、搭建支撑、根系复壮等综合措施,助力古树焕发生机。今年以来,古树名木复壮74株,对298株古树落实日常浇水、施肥等养护措施,清理古树周边杂物241处,设置围栏31处,长势衰退的古树名木得到有效救治。
打造古树名木小微公园样板
在古树名木保护的实践中,吉林市委、市政府不仅注重“守得住”,更追求“用得活”,以创新思维探索生态资源的多元价值转化。全市共建设古树名木小微公园16处,其中:中心城区15处,乡村1处。构建“古树+”“林业+”“生态+”的融合发展体系,让沉默的古树成为串联生态、文化与民生的“活载体”。以江南公园、北山公园、西关宾馆、吉林一中、龙潭山公园古树为主线,通过打造“古风小筑”景观区、铺设青石小径、设置休闲座椅等微景观,既保留古树的原生环境,又让其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融合,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“生态福利”。探索的“古树+乡村”模式,借助天然温泉带与百年民俗遗址的独特历史文化,在桦皮厂镇乐园村以古榆树为核心,建设集生态保护、文化展示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微空间。
下一步,吉林市委、市政府将持续深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,全面推行包保责任制,建立“一树一档、责任到人”机制,实现巡查、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管理。积极培育古树故事传讲人,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传说与人文底蕴,使古树成为“可阅读的历史”。同时,推广社会认养模式,引导企业、个人、社会团体参与保护,实时跟踪古树健康状况。广泛吸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助力日常管护与文化传播,营造全民共护共享的良好氛围,让每一株古树都在精心呵护下持续见证城市发展,传承历史文脉。
初审:张华磊
复审:张建成
终审:赵 巍
版权所有:吉林市林业局 电话:0432-64606800 地址:吉林市丰满区吉林大街78号
网站标识码:2202000014 吉ICP备05005864号
吉公网安备22021102000204号
网站地图